色谱柱制备柱作为分离纯化的核心载体,长期运行中易受样品污染、操作不当或溶剂不兼容等因素影响,出现柱压异常升高、峰形拖尾/分叉、保留时间漂移、柱效骤降甚至漏液等问题。若处理不及时,不仅影响分析准确性或制备收率,还可能造成昂贵填料报废。掌握色谱柱
制备柱常见问题快速诊断与科学应对策略,是保障实验连续性的关键。

问题一:系统压力异常升高
原因:筛板堵塞(颗粒物、沉淀盐)、柱头污染、流动相黏度过高或流速过快。
对策:
反向冲洗(仅适用于允许反冲的柱子):用10–20倍柱体积的强洗脱溶剂(如甲醇/水=9:1)低流速(0.2–0.5mL/min)冲洗;
拆下柱前过滤器或保护柱,检查是否堵塞并更换;
确保样品经0.22μm滤膜过滤,缓冲盐浓度≤20mM且溶解;
制备柱可考虑加装在线过滤器,防止粗品杂质进入。
问题二:峰形拖尾、分叉或不对称
原因:活性位点暴露(硅羟基未封端)、柱头塌陷、样品超载或pH超出柱耐受范围。
对策:
对碱性化合物,添加三乙胺等竞争性碱抑制硅羟基作用;
检查是否使用过高pH(>8)导致硅胶溶解,改用耐高pH柱(如杂化颗粒);
降低进样量或稀释样品,避免超载;
若柱头已塌陷(可见凹陷),可尝试切除0.5–1cm柱头(仅限制备柱),但会缩短寿命。
问题三:保留时间漂移或重复性差
原因:柱未充分平衡、温度波动、流动相比例不准或固定相流失。
对策:
每次更换流动相后,用10–15倍柱体积冲洗至基线稳定;
使用柱温箱控温(±0.1℃),避免室温波动影响;
校准泵比例阀与混合器,确保梯度准确;
若C18柱在高水相下出现“相塌陷”,可先用高有机相活化再平衡。
问题四:柱效(理论塔板数)显著下降
原因:填料污染、床层干裂、机械震动导致沟流。
对策:
执行深度清洗程序(如先水→甲醇→异丙醇→二氯甲烷→甲醇梯度冲洗);
避免柱子在无溶剂状态下暴露空气,尤其制备柱停机时务必充满保存液;
运输或移动时用堵头密封,并水平放置防沉降。